夏日感怀 其二

登高望四野,四野何苍茫。
玄云倏翕赩,炎蒸变清凉。
甘泽沛九土,百物以时昌。
大哉造化功,孰可与衡量。
愿以颂君子,为龙复为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感怀》是魏裔介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魏裔介的生平:魏裔介是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尤以诗歌见长。
  • 《夏日感怀》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展现了作者对夏季景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夏日感怀·其二》原文如下:
    草树连天碧,风烟一水昏。
    日高愁不寐,时序易惊魂。
    野店人如画,溪桥路欲吞。
    闲行忘所之,归路夕阳新。
  • 译文:绿色的草地树木连接成一片碧绿,烟雾弥漫的江面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朦胧。太阳升得很高,我因为忧愁不能入睡,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让我感到不安。小店里的人们如同一幅美丽的画面,溪流上的桥梁道路似乎要吞噬一切。我在闲暇中散步忘记了目的地,回家的路上看到夕阳西下又觉得分外美丽。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通过对草木、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夏日景色的美丽与生机。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以及人生旅途中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一个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夏日感怀》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个人经历:诗人可能亲身经历了夏日的景象和生活,这些亲身的体验使得诗歌更加真实和感人。
  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与刘得仁的诗相比:刘得仁的《夏日感怀寄所知》同样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但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魏裔介的诗更加深沉内敛,体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
  • 与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比较:唐代诗人在描写夏天时,常常融入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九》、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等作品都有类似的主题,但魏裔介的《夏日感怀》在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上更为突出。
  1. 现代价值与影响
  • 历史文化价值:《夏日感怀》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 艺术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自然意象、情感表达以及对四季变换的哲理思考,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典范。

《夏日感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感悟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