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元裕

方伯凫盟相继死,疏芜张子鬓如皤。
酬诗常觉篇章富,对酒偏生感慨多。
草屋洨南勤葺补,柴车鄗上屡经过。
即今诏旨徵才士,谁识先生独寤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张元裕》是魏裔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魏裔介,字贞白,号石生,又号贞庵,生于清初直隶柏乡。他是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历任工科给事中、吏部尚书等职,最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因党附鳌拜而致仕。他以敢于直言著称,在康熙十年去官后,于十五年逝世,追谥文毅,著有《怀舫词》。
  1. 诗歌原文:《赠张元裕》:方伯凫盟相继死,疏芜张子鬓如皤。酬诗常觉篇章富,对酒偏生感慨多。草屋洨南勤葺补,柴车鄗上屡经过。即今诏旨徵才士,谁识先生独寤歌。

  2. 诗歌内容解读

  • 方伯凫盟相继死:这句表达了对逝去的同僚的哀悼之情,“相继死”暗示了多位方伯或高官相继去世。
  • 疏芜张子鬓如皤:描述了张元裕(元裕)的头发已白,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年龄和岁月的沧桑。”疏芜”通常指荒芜之地,用来形容张元裕的家业荒废,象征着他的事业或生活状态的衰落。
  • 酬诗常觉篇章富:表明诗人经常为张元裕写诗,但感到自己的诗歌虽多却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情感和思想。
  • 对酒偏生感慨多: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凉。
  • 草屋洨南勤葺补:描绘了张元裕在简陋的环境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
  • 柴车鄗上屡经过:可能指代了张元裕频繁往返于各地,奔波于公务之中,反映出其忙碌与辛劳的生活状态。
  • 即今诏旨徵才士:说明目前朝廷正在征集贤能之士,暗喻着诗人自己被征召的期望和焦虑。
  • 谁识先生独寤歌:表达了诗人对张元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和无奈,因为人们往往难以理解或欣赏那些默默无闻的贤者。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沉的思考,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哲理的意境。
  • 情感真挚: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溢于言表,情感真挚而强烈。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练,字字珠玑,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语言功力。
  • 象征手法:诗中的许多意象,如白发、疏芜、草屋、柴车等,都富含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清初的诗歌作品,《赠张元裕》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研究清代初期文人心态和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资料。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还体现了其对友情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开明的时代,但也伴随着官场腐败和官员间的勾心斗角。在这种背景下,魏裔介的作品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个人命运的起伏不定,使得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和学术研究中,《赠张元裕》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常被用作文学作品的教学材料,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文化素养。
  • 艺术借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为现代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在写作时如何运用象征、对比、抒情等传统手法,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融入深刻的社会寓意等方面。

《赠张元裕》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