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声旧有名,乌台阀阅再峥嵘。
爱民政自成三异,礼士学应续五更。
长至春回梅欲吐,琴堂月照鹤随行。
应知父老怀棠荫,祝颂南山寿恺情。
寿通许令弟伦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通许令弟伦淑》是魏裔介的一首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魏裔介,字世美,号石屏,是一位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颂扬。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寿通许令弟伦淑》是魏裔介奉和孔心一公祖咏宋子飞只可山房四首中的一首,体现了魏裔介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通过这首作品,不仅可以看到魏裔介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感受到他对传统礼教的重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司马家声旧有名,乌台阀阅再峥嵘”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自豪和对前辈成就的认可,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及其家族辉煌历史的尊敬。这种历史传承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一种对祖先和传统的敬重。
进一步地,“爱民政自成三异,礼士学应续五更”则展现了魏裔介对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这里的“三异”可能指的是他在政治上的独特见解或行为,而“五更”则可能是指他深夜仍坚持写作,不断追求学问的精神。这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双重重视。
“长至春回梅欲吐,琴堂月照鹤随行”则是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象征着和谐与自然之美。这种描绘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寿通许令弟伦淑》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怀念之情的古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魏裔介对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理想以及个人修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魏裔介的文学创作及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