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饯送诸公

襜车暂住古桥头,雨霁风疏好逗留。
岂有文章华上国,何来胶漆尽名流。
燕山八月鸣宾雁,上谷三秋起绿畴。
自幸时平归故国,千山红树漫吟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饯送诸公》是一首清初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孤独寂寞之感。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作者为清初直隶柏乡人,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顺治三年进士,散馆授给事中,后官至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上,以党附鳌拜之嫌致仕。
  2. 作品原文:襜车暂住古桥头,雨霁风疏好逗留。岂有文章华上国,何来胶漆尽名流。燕山八月鸣宾鴈,上谷三秋起绿畴。自幸时平归故国,千山红树漫吟讴。
  3. 诗中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以及与友人相隔两地的感受,表达了孤寂和思念之情。第一句“襜车暂住古桥头”,表现了诗人暂时停靠于某地的场景,第二句“雨霁风疏好逗留”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停留片刻的满足感。第三、四句“岂有文章华上国,何来胶漆尽名流”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认为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而第五、六句“燕山八月鸣宾鴈,上谷三秋起绿畴”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自己回归故乡的愿望。最后两句“自幸时平归故国,千山红树漫吟讴”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寄饯送诸公》作为一首表达作者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之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初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