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云峰高公阖门殉节

阳九重逢不可邀,阖门殉节义声昭。
盖棺自许攀轩鼎,抱焰同时化鹿蕉。
野水几湾环冢木,荒碑数点伴山樵。
惟应直笔存青史,碧血苌弘恨未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裔介的《咏云峰高公阖门殉节》,创作于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是诗人对一位忠烈之士的颂扬之作。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坚定信仰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英雄牺牲精神的缅怀。

这首诗通过对高公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气质。高公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与家人一同殉节,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不惧牺牲的勇气。诗中“阳九重逢不可邀,阖门殉节义声昭”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在国家存亡之际,高公毅然决然与家人共同赴义的场景。

诗中的“野水几湾环冢木,荒碑数点伴山樵”则通过自然景物的衬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高公殉节行为的理解和感慨。这些自然景观与人物的牺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高公的忠诚和牺牲显得更加突出和感人。这种对比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高公殉节行为的伟大和悲壮。

诗中的“惟应直笔存青史,碧血苌弘恨未销”一句,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的人们的最高敬意和深深的怀念。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赞颂,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信念、勇往直前。

诗中的语言表达也十分精彩。如“阳九重逢不可邀,阖门殉节义声昭”,简洁有力,既描绘了高公殉节的情景,又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高度赞扬。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思想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咏云峰高公阖门殉节》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遗产。它通过深情的叙述和细腻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高公的忠诚和牺牲,以及那个时代英雄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对于理解清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这样的诗歌,不仅能了解到历史的真实,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