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 其二 登小岘

独坐悲秋意不伸,登高回首倍伤神。
自倾竹叶酬佳节,哭向黄花忆故人。
玩世颇宜师柳下,为文何必效先秦。
参差雁叫长空里,老屋枯桑夜雨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秋兴八首·其二·登小岘》是清代诗人魏裔介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地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独坐悲秋意不伸,登高回首倍伤神。
  • 翻译:独自坐着悲伤地感叹秋天的到来,登高之后回首更增伤感之情。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独自一人登高时所感受到的情感。通过“独坐悲秋意不伸”和“登高回首倍伤神”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作者介绍
  • 魏裔介,清代诗人,他的作品以表达深沉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情感细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的内心世界。
  1. 主题内容
  • 社会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个人情感: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个人的悲凉和对故人的怀念。
  • 哲理思考: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取次铁围同穴道,几曾银浦共仙槎”等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荣辱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高山、流水,也有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意境。
  • 语言风格:魏裔介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情感层次分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1. 历史影响
  • 作为清代诗人之一,魏裔介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
  • 通过对魏裔介及其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后秋兴八首·其二·登小岘》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作,也是魏裔介艺术成就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