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弟辩若四首 其一

垂髫曾共诵奇书,自许才华世不如。
蹭蹬中年始发迹,迍邅一令便悬车。
治留棠荫称遗爱,诗积青箱走蠹鱼。
此后五人中少尔,临风洒泪满衣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亡弟辩若四首 其一’是一首清代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它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信息:

  1. 作者简介
  • 字号及生卒年:诗中的作者是清初直隶柏乡人,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均在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一位生活在清代初期的文人。
  • 仕途生涯:顺治三年,这位诗人中进士,并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工科给事中、吏部尚书等。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诗歌原文:《哭亡弟辩若四首 其一》是罗洪先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深怀念和对其离世的悲痛之情。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比生前和死后的不同境遇,揭示了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诗人用“人间生死本寻常”开头,强调了生命的无常,而“官卑赍志实堪伤”则体现了诗人因无法实现更高的理想而感到的遗憾和悲怆。
  • 艺术特色:罗洪先的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化意义:作为清代的作品,《哭亡弟辩若四首 其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后世评价: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诵。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这首悼亡之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和生命哲学的思考。

通过对《哭亡弟辩若四首 其一》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这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生命哲理的作品。它以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死、荣誉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