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宫紫玄归广陵 其二

出处关千古,君归意若何。
酒徒燕市散,海色广陵多。
世事怜刍狗,吾生爱薜萝。
草堂春雨足,莳药养天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宫紫玄归广陵·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尽时节,一位旅人即将离去的诗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深刻感受,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平安的祝福以及深厚的友情。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魏裔介(1612—1686)字子荆,号石渠,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文作品深受后世赞誉,尤其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1. 诗词原文
    秋尽寒山出,羁人不可留。
    剑光冲暮雨,霜气泠征裘。
    蓟北黄金贵,淮南桂树幽。
    送君从此去,濯足大江流。

  2. 诗词赏析

  • 主题与情感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绪,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来衬托这种情绪。诗中的“羁人”即指远行之人,而“不可留”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必须分离的现实。
  • 自然景物描写:诗中通过“秋尽寒山出”,“剑光冲暮雨”,“蓟北黄金贵”,“淮南桂树幽”等具体景象,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暗含深意,如“蓟北黄金贵”可能寓意着远离家乡的生活不易,而“淮南桂树幽”可能暗示着朋友将要踏上的未知旅程充满了挑战。
  • 艺术手法: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简单的离别之词,而是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例如,“剑光冲暮雨”、“霜气冷征裘”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1. 社会影响与传承
  • 魏裔介的《送宫紫玄归广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它常常被引用以表达离愁别绪,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诗的价值和影响力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减弱,反而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解读和传承。现代读者可以从中汲取情感共鸣,也可以从中得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1. 历史背景
  • 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反映了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魏裔介生活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他的诗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诗歌传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送宫紫玄归广陵·其二》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古典诗歌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论是从作者的背景、诗句的意境、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看,这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