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九节同犹龙诸友游白云观 其三

为爱春阳好,逶迤傍水隈。
临觞飞鸟过,趺坐野云开。
诸岫纷相接,仙人去不来。
欲寻真乐事,莫遣鬓毛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九节同犹龙诸友游白云观 其三,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魏裔介的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和友人相聚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喜悦。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魏裔介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出清初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现实。其文学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2. 诗歌原文:寥落白云观,人传太极宫。古碑馀赑屃,至道是崆峒。蕉鹿成今古,亡羊有异同。

  3. 诗句解析

  • 寥落白云观:描述了白云观的建筑风格和环境氛围,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 人传太极宫:暗示了白云观在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
  • 古碑馀赑屃:提到了古代的石碑,赑屃(一种龙形石雕)通常与帝王的陵墓或重要的历史遗址相关联。
  • 至道是崆峒:崆峒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指的是道教的核心思想或圣地。
  • 蕉鹿成今古:用“蕉鹿”比喻事物的变迁,指出古今之间的联系与变迁。
  • 亡羊有异同:借用“亡羊补牢”的典故,表达了对于过去的错误和未来的警惕。
  1. 艺术特色与象征意义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诗中的象征元素丰富,如“古碑”“至道”“亡羊”,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 通过对白云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节日的纪念。

《燕九节同犹龙诸友游白云观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也是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魏裔介的才情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