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淇瞻侍御归葬

契阔情何限,衔哀肠断时。
因君风木感,切我蔚蒿思。
望望丹旌远,行行白马嘶。
永怀他日梦,应在坯山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淇瞻侍御归葬》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作。它出自清代诗人魏裔介之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魏裔介,清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心声。
  • 在文学史上,他与同代的其他文人如王士祯、蒲松龄等并称为“清初六大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契阔情何限,衔哀肠断时。因君风木感,切我蔚蒿思。望望丹旌远,行行白马嘶。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刘淇瞻的深切怀念。首句“契阔情何限”直接点明两人分离之久,情感深厚。
  • “衔哀肠断时”则形象地描述了思念之深,仿佛连肠都为之断裂。接下来的句子“因君风木感,切我蔚蒿思”进一步描绘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悲痛情绪,以及由此而生的深深思念。
  • 最后两句“望望丹旌远,行行白马嘶”则通过远眺和马鸣两个动作,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渴望和对未来重逢的憧憬。
  1. 诗歌主题
  • 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离去的深切哀思和未来重逢的期盼。
  • 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色和情景,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孤独感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结构紧凑,情感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技巧。
  1. 历史影响
  • 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展示了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 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送刘淇瞻侍御归葬》是一首深情厚意的古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的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