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棹歌二首 其二

数行归雁叫重云,息棹沧江日已曛。
空向石钟山下度,茫茫何处吊番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棹歌二首》是由魏允枚在清朝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景色的独特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魏允枚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作为清朝时期的文人,魏允枚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为题材,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与审美情趣。
  2. 诗歌原文:数行归雁叫重云,息棹沧江日已曛。空向石钟山下度,茫茫何处吊番君。
  3. 诗歌鉴赏:《江行棹歌二首》中的“其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自然景象。诗中描述了几只归雁在重云密布的天空中叫着飞翔,诗人则在黄昏时分停舟于沧江之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惆怅。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
  4. 诗歌风格:魏允枚的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情感真挚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5. 艺术手法:在艺术上,魏允枚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比和映衬,如“重云”、“昏黄的夕阳”与“沧江”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归雁”与“苍茫大地”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魏允枚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学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江行棹歌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人们在阅读中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