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塘栖

波涨船轻元岸低,片帆瞬息过塘栖。
桑园带雨锄还秀,麦浪因风剪欲齐。
护水六桥云外落,插天三塔夕阳西。
余杭此处多名胜,为访苏堤与白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次塘栖》是清朝诗人缪秉源的作品,而非出自明朝李流芳之手。缪秉源的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感慨。

《舟次塘栖》一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塘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诗中的“波涨船轻元岸低”描绘了船只在波浪上轻盈地前行,岸边因水位上升而显得更低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动态美,还透露出诗人对航行过程中所遇到景象的细腻观察。此外,“片帆瞬息过塘栖”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感和旅途的短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宁静而又稍纵即逝的美感。

诗中的“桑园带雨锄还秀”和“麦浪因风剪欲齐”两句,通过对雨后桑园和随风摇曳的麦田的描绘,展现了塘栖地区农业活动的生动场景。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当地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诗中的“护水六桥云外落,插天三塔夕阳西”两句,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塘栖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建筑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感受。这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舟次塘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文化意蕴和历史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表达,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