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偕诸同人游湖赏荷余因舟坏失足什岸,遂不果游,因咏诗以记之

返棹归来意洒然,晨曦初散一溪烟。
布帆喜报身无恙,尘劫相逢宿有缘。
帘外晓风清径竹,阶前丽日映池莲。
闲情自有忘机处,裁剪新诗寄水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游湖赏荷的诗,诗人与同伴在七月一日一同游览湖光荷花,但因为船坏了而没有成功游览。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记录这次经历。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内容。

  1. 主题:诗歌的主题是“游湖赏荷”。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活动,通常在夏季举行,以观赏荷花、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2. 情感:诗歌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诗人由于船毁失足,未能如愿以偿地游览湖光荷花。这种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美好时光无法把握的无奈。

  3.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湖光荷花的美丽景色和夏日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再分析下这首诗的结构。

  1. 结构:诗歌采用四句诗的形式,每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或表达一个情感。这样的结构使得诗歌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易于吟诵和传唱。

  2. 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用词精准,善于捕捉景物的细微变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中。同时,诗歌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