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桥玩月

山白月当空,平波乍摩莹。
入云淡欲无,荡水光难定。
长松倚层崖,风吹韵笙磬。
桥下渔舟归,棹歌入清听。
夜深群动息,一啸众山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虎山桥玩月”是一首清代的诗作,作者为缪宗俨。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之夜在杭州虎山桥观赏月亮的美丽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缪宗俨的《虎山桥玩月》以其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中秋夜的幽静与美丽。诗中“光福西来水绕盘,虎山桥月在林端”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虎山桥旁的自然风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夜景之中。月光下,细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歌通过对细节的精细刻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入云淡欲无,荡水光难定”,以及“风送韵笙磬”,这些诗句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更传递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诗意表达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人们要学会在繁忙和喧嚣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

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学特色。在形式上,它遵循传统的五言或七言律诗格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内容上,则以自然景色为载体,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中国传统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月亮常常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不仅是为了庆祝团圆,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探索。缪宗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启示着现代人要珍视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虎山桥玩月》作为一篇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然、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窗口。无论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还是对于现代人的心灵滋养,这首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