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漫步

四野干戈急,萧条此地秋。
村尨吠山鬼,水鸟狎溪牛。
落叶飞重起,哀湍咽更流。
无才堪济世,祗合老林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苕溪漫步》是元初诗人戴表元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苕溪的美景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性著称,而且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切体验和情感寄托,是研究宋代文学与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时间与地点:《苕溪漫步》是元初诗人戴表元在六月的苕溪游览时创作的。苕溪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一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作者简介:戴表元,字茂林,号铁崖,元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赏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因此《苕溪漫步》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
  1. 诗歌内容与主题
  • 自然景色:诗中首联“六月苕溪若耶溪”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随后通过颔联和颈联的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了苕溪一带清新隽秀的自然景色。
  • 情感抒发:“不厌桑麻”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热爱自然的情感。尾联的两句则流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艺术手法:《苕溪漫步》使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历史地位:作为元初时期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生活情趣的重要资料。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苕溪漫步》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 社会影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这首诗提醒人们珍惜自然之美,同时也激励人们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苕溪漫步》不仅展示了戴表元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还体现了元代初期文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它是研究宋代文学特别是文人山水诗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