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 其四

天马龙之媒,来自渥洼渊。
毛色灿云霞,饰以锦绣鞯。
四蹄疾于鸟,驯良尤足贤。
骖乘并騕袅,随宴昆崙巅。
羁靮不及转,中道成迍邅。
空有远驾能,谁复信其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感遇十首 其四》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诗。张九龄的《感遇十首 其四》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与哲学思考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动荡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该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概述
  • 孤鸿隐喻:《感遇十首 其四》中,诗人以孤鸿自喻,孤独地飞翔在无边的大海之上。海的辽阔衬托出鸿雁的渺小,表达了诗人面对宏大世界的渺小与无助。
  • 政敌隐喻:诗中还用双翠鸟喻指当时的政治对手,如李林甫、牛仙客之流。通过这些象征物,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
  • 身世感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孤鸿和翠鸟的描述,寄托了自己被贬后的孤独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1. 诗歌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元素,如孤鸿、池潢、双翠鸟等自然景物,来隐喻诗人的生活和政治境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哲理性。
  • 对比描写:诗中巧妙地将孤鸿与大海进行对比,不仅突出了鸿雁的微小,也反衬了诗人心境的广阔与深沉。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命运的无奈与哀叹。
  1. 历史背景解读
  • 政治风波:此诗创作时正值李林甫、牛仙客执政期间,政治环境险恶,诗人因此被贬。
  • 个人遭遇: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反映出他对于正直与清白的追求。
  • 晚年心境:诗作可能也是诗人晚年心境的一种反映,表达了他对过去政治生涯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沉思。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思想深度:这首诗的思想深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诗人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感遇十首 其四》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感遇十首 其四》不仅是张九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更是唐代诗歌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