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少参雯之楚 其二

三楚风流盛,之官乐有馀。
斋移钓台柳,厨鲙武昌鱼。
绣被当春覆,胡床待月舒。
曾闻收竹箭,杞梓更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田少参雯之楚 其二》是清代诗人萧惟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少参前往楚地任职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萧惟豫,字云卿,号野人,江苏吴县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思考。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竹竿小巷比邻居:形容田少参所居之处,环境清幽,邻里和谐。
  • 况复髫年共读书:回忆起童年时,与田少参一同在小巷里读书的情景。
  • 须鬓于今成二老:感慨岁月如梭,自己已经头发花白,而田少参依然保持着青壮年的风采。
  • 文章当日足三馀:赞扬田少参的文章才华出众,足以让他在空闲之余还有余力进行创作。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田少参赴任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对他未来成就的期望。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须鬓于今成二老”中的“须鬓”,既形容人的发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
  1. 艺术特色
  • “竹竿小巷比邻居”这句,通过对比手法,不仅描述了环境,更通过“比邻”二字,增添了一种亲切和谐的氛围。
  • “才抡江左方归里”中的“抡”,意为选拔或获得,这里用来形容田少参的才能得到了认可。
  1.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 《送田少参雯之楚 其二》的创作背景,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地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以及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1. 思想内涵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 通过对田少参的赞美,表达了对优秀文人才俊的推崇。
  1. 后世影响
  • 尽管这首诗本身没有太多的历史记录,但它在清代文人中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力。
  • 后人在研究清代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时,可能会引用这首诗来探讨当时的文人雅集、交流情况等。

《送田少参雯之楚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