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颗山头老杜,白鹤峰下大苏。
展卷依然古貌,问名知是潜夫。
题袁介隐遗像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袁介隐遗像其二》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袁介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遗像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句“一从高士去”,以“高士”二字形容袁介隐之为人,既突出其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又表现出他与世俗的疏离。这里的“去”字,既指他离开人世,也暗示了他生前的孤独与清高。
颔联“我今无地著遗容”,表达了诗人对袁介隐的深深思念。这里用“无地”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悲痛,又体现了他对袁介隐遗像的珍视之情。同时,“著”字也隐含了诗人想要永久留存袁介隐遗像的愿望。
颈联“画图重展故园春”,则进一步展现了袁介隐遗像的独特魅力。这里的“重展”一词,既指袁介隐遗像的再现,又暗示了诗人对袁介隐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而“故园春”则是指袁介隐生前所居之地——故乡的美好景色,通过这一画面,诗人仿佛看到了袁介隐生前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他的精神气息。
尾联“谁为扫壁开新径?”则是诗人对袁介隐遗像的无限感慨。这里的“扫壁”一词,既是对袁介隐遗像的描绘,又寓含了诗人想要彻底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真理的决心。同时,诗人还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谁为扫壁开新径?”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袁介隐精神传承者的期待,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与反思。
《题袁介隐遗像其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袁介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