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其四十五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三椽老屋藓花斑。
只少溪南数尺山。
试上望仙桥上望,玉峰翠黛有无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枝词·其四十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是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作品。下面将对作品内容、背景以及作者介绍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钱大昕,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是清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汉学家。生于1728年2月16日,卒于1804年11月2日,原籍江苏嘉定,后归隐于上海。
  • 学术成就和影响:钱大昕被誉为“一代儒宗”,他的诗词与学术成果在当时享有盛誉。他不仅博学多才,还被当时多位著名学者推崇为学术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竹枝词·其四十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的创作年代不详,但根据文中的用典和描述来看,它应属于清代中后期。
  • 社会环境: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观察。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竹枝词》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著称。钱大昕的诗作延续了这一传统,同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思想内涵:通过对昆山马鞍山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钱大昕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如“苔花斑”、“玉峰翠黛”等,这些意象富有诗意,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 情感表达: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通过对昆山等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地方文化的特色。
  • 历史文化传承:钱大昕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竹枝词·其四十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也在文化和历史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