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其五 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浯溪风度自超然。
烽火催归海上船。
吟罢看云滴露句,不知萝月落平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枝词·其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是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钱大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具体如下:

  1. 作者介绍
  •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是一位杰出的清代学者和汉学家。他的学识渊博,在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被后世尊称为“一代儒宗”。
  1. 诗歌原文:《竹枝词·其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中,钱大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诗句“练祁秋涨接空蒙,望里微茫是海东。”描绘的是秋季的湖面景象,湖水因秋风而涨起,远处的天际线模糊地勾勒出海东的方向。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语言优美:诗中的用词精准而富有层次感,如“练祁秋涨接空蒙”,“练祁”形容湖水的颜色,“秋涨”则描绘出了季节变化下的湖面景观。整体上,诗歌语言优雅,读来朗朗上口。
  • 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1. 创作背景
  • 文化传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清代文化鼎盛时期,诗、词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 个人经历:钱大昕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经历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作为一个学者和官员,他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描绘,如“望里微茫是海东”中的“海东”一词,既指大海之东,也暗示了一种广阔无垠的视野。
  • 对比鲜明:诗中运用了明暗、远近、高低等对比手法,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含蓄隽永:虽然诗中直接描述较少,但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意更加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清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
  • 教育意义: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可以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谦逊的心。

《竹枝词·其五·和王凤喈韵六十首》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