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松厓徵君授经图

汉儒说经重诂训,授受专门先后印。
三代遗文近可推,大义微言条不紊。
后人凿空夸心得,一笔欲将郑服摈。
虚谭名理诃玩物,陈义甚高词巳遁。
我朝经术方昌明,天遣耆儒破迷闷。
红豆风流手泽贻,三世大师清望峻。
正谊常睎董仲舒,识古共推刘子骏。
尤长羲易溯九师,辅嗣说行存亦仅。
郢书燕说一例芟,坠简逸象尽日捃。
画吞仲翔洵巳足,论持赵宾兼肯仞。
苦心孤诣识者谁,后有子云或能信。
礼堂写定不得传,令子趋庭万人俊。
群书暗诵才翩翩,家法相承语谆谆。
青紫拾芥何足云,朴学千秋宜自奋。
吾生亦有好古癖,问奇曾许抠衣进。
廿年聚散等浮沤,宿草青青老泪抆。
展图仿佛见平生,苦井长眢几时浚。
黄门精熟继长翁,试听它年石渠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惠松厓徵君授经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公的风采,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人在开篇就描绘了惠公的形象,将其比作“玉树”和“神龙”,这两个形象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高贵生物,象征着尊贵和威严。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惠公崇高地位的敬意。

诗人通过对惠公的描写,表达了对贤者风范的赞美。他写道:“何年见夫子,三入紫泥封。”这里的“夫子”指的是孔子,而“紫泥封”则是指皇帝的诏书。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赞扬了惠公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以及其受到皇帝重视的地位。这种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贤者的期望和向往。

尽管诗人对惠公的赞美之词不绝于口,但诗人本人的政治抱负却并未得到实现。因此,在诗的结尾处,诗人发出了感慨:“我无三斗禄,空有万卷书。”这里的“三斗禄”指的是微薄的俸禄,而“万卷书”则是指丰富的学识。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无法为国效力的无奈之情。

《题惠松厓徵君授经图》以惠公的形象和事迹为主线,通过对贤者风范的赞美和对自己政治抱负未得实现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才能与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