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六

浮蓱生无蒂,随波忽近远。
风来半汀失,雨过一池满。
飘泊狂澜中,叶叶独安稳。
众芳忧淹溺,乃以智自遁。
推移不凝滞,于我元无损。
不见长乐翁,五朝被公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六”是清代诗人钱大昕所作。在这首古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自然草木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量。下面将详细介绍钱大昕的《咏道中所见草木》全文:

  1. 原文节选与解析
  • 诗篇原文
    皇驰六辔过华阳,晋桧苍苍古道场。
    夜鹤唳风清地肺,晓龙雨护阁天香。
    三峰恍惚蓬莱境,万象昭回草木光。

  • 诗意解析:此诗开篇描述了皇帝御驾经过华阳的情景,以及晋桧(一种古代植物)的苍翠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夜晚的鹤唳声与晨曦中的龙雨的细腻感受,以及对天地之间草木生机的赞美。

  1. 作品特点
  • 意境深远:钱大昕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草木的描述,更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语言简练: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景致之中。
  • 寓意丰富:“三峰恍惚蓬莱境,万象昭回草木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草木的美景,还隐含着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1. 艺术特色
  • 象征意象:钱大昕通过“三峰”、“蓬莱”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度。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具体的物象描述,也有对这些物象背后深层次意义的探讨,使得整个诗歌既具形象感又富有哲理。
  1. 历史价值
  • 文学地位:钱大昕的这首《咏道中所见草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了解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钱大昕的《咏道中所见草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