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程易畴让堂友教图即和其还山吟韵 其三

我衰笔力钝,铅刀割不任。
君如百炼钢,纯钩初出镡。
苔岑臭相投,共此千秋心。
一别会何期,嘤嘤羡春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程易畴让堂友教图即和其还山吟韵 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十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在这一年里,他创作了《东坡八首》,其中第三首即为《题程易畴让堂友教图即和其还山吟韵 其三》。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题程易畴让堂友教图即和其还山吟韵 其三
元丰五年春与程子华同登临皋亭,作此以记。后四年,予自杭移汝,复过之。

归云出东岭,初日下南洲。
目送征鸿急,身行半路留。
山光忽西落,江气接南楼。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朱陈村外山,白水湾中树。
倚杖桥边立,垂钓野人呼。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友人程子华共同登上临皋亭的情景,以及他们在此地的感受和所见所闻。诗中的“归云出东岭,初日下南洲”描绘了天空中云彩的飘动和太阳的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而“山光忽西落,江气接南楼”则展现了夕阳西下时,江边的景色和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