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口占

入夏颇多雨,游山偏得晴。
石梁东道主,特地作人情。
横仄非一形,旦暮亦千变。
草嘲两眼昏,尚认台山面。
立脚先须稳,宽心乃得安。
高峰不敢上,为怕下来难。
雁荡不多程,欲行又复止。
寄语主山神,我非褦襶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毅创作的《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的诗作,通过其对抗战时期的深刻记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1937年8月,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期,陈毅在出山口(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附近,面对曾经的战友,回忆起过去十年的抗战历程。这十年间经历了无数的血与火的洗礼,而如今,在抗日的大旗下,国共再次携手,共同面对新的挑战。

诗中“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内战,许多革命者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即便如此,国共两党最终选择了合作,这不仅是对抗日本侵略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承诺。

诗中的“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体现了诗人对过往战友的深深怀念。这些战友们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惜一切代价投身于抗战之中,他们的英勇和牺牲成为了诗人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逝去战友的哀悼,更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传承和缅怀。

“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抗日战争的中心地位的认同以及对于民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抗击外侮成为全民族的首要任务,而民主则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预示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的诗作。它通过对抗战时期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激发了后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慨和对和平年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