萚石詹事招同覃溪学士白华侍读习庵中允鱼门吏部梦谷耳山两刑部集木鸡斋观元延祐甲寅乡试石鼓赋卷真迹

延祐甲寅设科始,初场经义主朱氏。
二场古赋兼词章,左榜例殊右膀士。
豫章行省方翘材,主文礼致草庐子。
通微待制亦巨手,如骖之靳臭味似。
是时石鼓徙成均,戟门东西甲至癸。
韩公有志事果成,试官出题良有以。
英才入彀廿二人,今之存者八篇尔。
词翰翩翩机杼殊,徐王陈罗吴二李。
谁与殿之以已作,永丰苏生笔踪美。
南宫擢第二人先,可惜盐车困騄駬。
临江录事行谊敦,亲老弃官竟不仕。
惜哉志乘多阙遗,姓氏茫昧况爵里。
五百春秋弹指过,风流未沫赖有此。
当年四路两宣慰,十一行省各大比。
太极浑沦天马骧,传钞定贵东南纸。
落落晨星世少传,此卷岿然完可喜。
昔人立言蕲不朽,科举得失何足齿。
祇因古物重摩挲,三代鼎彝伴轩几。
才薄谁能石鼓吟,赋成想见风檐驶。
吾侪真有翰墨缘,抚卷欣然日移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萚石詹事招同覃溪学士白华侍读习庵中允鱼门吏部梦谷耳山两刑部集木鸡斋观元延祐甲寅乡试石鼓赋卷真迹是一首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这首诗通过描写考生们准备参加考试的情景、考场上的紧张氛围以及他们所感受到的荣耀与压力,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感慨。

萚石詹事招同覃溪学士白华侍读习庵中允鱼门吏部梦谷耳山两刑部集木鸡斋观元延祐甲寅乡试石鼓赋卷真迹的原文如下:

萚石詹事招同覃溪学士白华侍读习庵中允鱼门吏部梦谷耳山二部录副郎官集木鸡斋观元延祐甲寅乡试石鼓赋卷真迹。

萚石詹事,即李寿民,他在元代曾任詹事院詹事之职;覃溪学士,指的是杨载;白华,即杨载的儿子杨载;习庵,指的是陈鉴;鱼门,即陈鉴;吏部,指的是陈鉴;梦谷,即张文虎;耳山,可能是陈鉴的弟弟或朋友的字号。两刑部,指的是当时负责司法的中央六部中的两个部门;集木鸡斋,可能是指一个文人雅集的地方。观元延祐甲寅乡试石鼓赋卷,是指在观看元朝延祐年间的乡试石鼓赋(一种科举考试的试卷)时。

这首作品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通过描写考生们的心情和行为,以及对科举制度的质疑,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