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湖 其二

一年强半是辛勤,家具无多只一身。
菱角鱼苗都卖却,晒将荷叶当炊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昶并非无法回答,而是清代的一位杰出诗人。《过昭阳湖·其二》是清朝王昶的一首古诗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王昶,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竹汀居士。他是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曾任少詹事、广东学政等职。五十岁即回籍,历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
  2. 诗歌原文:《过昭阳湖·其二》是王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句“湖山重叠淡于烟,斜掩篷窗自在眠。风外谁惊清梦断,数声渔唱夕阳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画面。
  3. 作品赏析:王昶的《过昭阳湖·其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中的意象清新脱俗,如“湖山重叠淡于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斜掩篷窗自在眠”则传达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此外,“风外谁惊清梦断,数声渔唱夕阳天”更是将自然之美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4. 创作背景:王昶的《过昭阳湖·其二》是在其任广东学政期间所作。当时他游历了昭阳湖,感受到了这里的山水之美,因此创作了这首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作品。
  5. 文学价值:王昶的《过昭阳湖·其二》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后世,还被广泛收录在历代文学作品之中。它不仅是王昶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之作。

王昶的《过昭阳湖·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昶的诗歌创作才能,也反映了清代诗歌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