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竹香孝廉诗稿 其三

邯郸学步意如何,剞𠜾纷纷下里歌。
检点三唐箧中集,好诗毕竟抱山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汪竹香孝廉诗稿》是明代文学家唐寅的作品,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
竹香先生少孤力学,晚岁益以清苦。其读书也,未尝先立说程,但随事求之,积久自能得之。尝曰:“书如国宝,须博观而后精览。”余谓此说未然也。今夫书有数种:或文辞之美,而理实相戾;或事非其实,而词颇雅驯;又或事虽切当,而词多诞妄。此皆学者之病,宜详辨之。若夫理与辞相附者,则亦何所择焉?故吾尝谓:“读一书而知其义,不若读十书而识其七。”然则,先生之于学,可谓勤矣。然而先生于文章,尤工诗。其为诗也,初不事藻缋,而能写其性灵。今夫诗人之作,必先立说然后成章,此固无足论矣。虽然,先生之诗,未尝立意于胸中,而适然吐之,如断弦之声,戛然而止,乃能动人之耳。此岂所谓“立说”乎?盖闻古人作文,未有不以立意为主者;然其立意,必有关于道德性命之说。今先生之诗,虽未尝着一语及于道德性命,然其所寓者,无往而非天地万物之理。此岂非立意之正者乎?且夫人生于世也,有身焉,有心焉,有知焉。身、心、知三者,天下之所以生者也。而心为之主,则身与知之用,亦从而主之矣。今先生之心,独不主于身与知,而又主于天地万物之理。此岂非立心之正者乎?虽然,夫人之生也,有耳目焉,有口鼻焉,有手足焉,有百体焉,百体各有所司,不得一以从心。今先生之耳目口鼻手足百体,俱无所事于心。其所见闻、所经历、所思虑,一切事物皆备。而心犹无所主于其间,乃能旁通而无滞。此岂非心之正者乎?虽然,先生之学,不拘于一先生之言,而独取诸经之说。此岂非学之正者乎?虽然,人之才性不同,学之年岁不同。苟有志于道,则亦何惮于困而不敢为哉!虽然,夫人之所以为人者,有形质焉,有声气焉,有性情焉。今先生既穷其性情,而又尽其天年,乃能不为俗累。此岂非形质之正者乎?虽然,夫人之所以异于物者,有心焉。今先生之心,独无所累于物。而又无所专于物,乃能游于物之所不能游。此岂非性之正者乎?虽然,夫人之所以异于人者,有血气焉。今先生之血气,独无所伤于物。而又无所累于物,乃能养其大和之气以充其宅。此岂非气之正者乎?虽然,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有仁义礼智信之行焉。今先生之仁爱,独无所累于物。而又无所不利,乃能施于天下而不朽。此岂非行之正者乎?今夫圣人之心,千变万化,不可得而测。虽然,吾尝谓圣人之用心,其妙如此。虽然,吾尝欲言圣人之心,而惧吾之不知也。吾尝欲言圣人之道,而惧吾之不能也。吾尝欲言圣人之迹,而惧吾之不见也。吾尝欲言圣人之事,而惧吾之不能述也。呜呼!吾何足以言圣人哉!虽然子长善作诗,试为先生言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