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梦华涤碑图

能于没字中寻字,始信今人胜昔人。
一斛清泉三尺帚,谁知瓦砾有金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何梦华涤碑图》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钱大昕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透露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他是一位乾隆时期的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并在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讲学著书。他的一生充满了学术成就和教育事业的贡献。在《题何梦华涤碑图》中,钱大昕巧妙地将文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作才华。

  2. 诗作原文:《题何梦华涤碑图》原文如下:
    能于没字中寻字,始信今人胜昔人。 一斛清泉三尺帚,谁知瓦砾有金银。

  3. 赏析解读:此诗以“题何梦华涤碑图”为题,意在表达对古代书法家或艺术家技艺的赞美。诗中的“能于没字中寻字,始信今人胜昔人”,意味着在看似空白无字的画面中,可以发现隐藏的艺术之美,从而体现出作者对书画艺术的精湛理解和独到见解。“一斛清泉三尺帚”,则比喻了书法如同清澈的泉水一样纯净,笔力如同打扫用的帚一般坚韧有力。而“谁知瓦砾有金银”,则是对书法艺术价值的一种夸张比喻,暗示即便是最平凡的材料也能通过书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题何梦华涤碑图》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还是一个展示清代文人精神和审美追求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