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名何必更逃虚,一室萧然自扫除。
公有私乎偏爱竹,客无能也且观书。
花心午聚娟娟蝶,池面晴浮策策鱼。
谁是王筠多识字,老夫还拟赋郊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逃名何必更逃虚,一室萧然自扫除。
公有私乎偏爱竹,客无能也且观书。
花心午聚娟娟蝶,池面晴浮策策鱼。
谁是王筠多识字,老夫还拟赋郊居。
小𢈪庼偶题’是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有声若磬,如鸣珮环,遂至大溪。
旋视其地,有竹柏森然,轩爽明净,一尘不染。又坐亭上,旷如也,而远览山峦,烟霞出没;近看江水,清可濯玉。此境足以娱人心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笙歌,醉客乎其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无穷也。
自富阳来,以舟泛于溪而观鱼者,十之一矣;自阳和来,与吾成一日之欢,而登临游焉者,十二焉;自齐、楚之南,适乎其地者,九百人而已。
为山镇守者,五六十里之内无烟火之警;经行游历者,千里之外,无足病者。郡之贤令,问其故何?皆对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即席而赋诗曰:“春服既成,秋霜乍降,宜其久要兮,以永终老!”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