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寺借秋阁

山水闲何阔,登临洵有情。
踏云知脚健,冒雨倍神清。
梵字蝇头细,茶芽雀舌萌。
团蒲容小住,仿佛记前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林寺借秋阁》是清代钱大昕的一篇山水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高远眺时的感受,以及在云林寺借秋阁所见的景色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人介绍:钱大昕,字受之,号竹汀,清代学者、文学家。他出生于江南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钱氏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在经学、史学方面成就卓著。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

  2. 诗歌原文
    山水闲何阔,登临洵有情。
    踏云知脚健,冒雨倍神清。
    梵字蝇头细,茶芽雀舌萌。
    团蒲容小住,仿佛记前生。

  3. 诗句解析

  • 山水闲何阔: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宽广无垠的赞叹,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登临洵有情:指出作者登山观景时的心境,这种情感不仅来源于自然之美,还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 踏云知脚健:描述了作者攀登过程中的感受,“踏云”暗示着一种轻盈而自由的感觉,而“知脚健”则表达了身体上的轻松与愉悦。
  • 冒雨倍神清:通过“冒雨”来强调天气的恶劣,但“倍神清”则表明尽管环境艰苦,作者的内心却异常清明。
  • 梵字蝇头细:这里“梵字”指贝叶经,是佛教经典的一种形式。“蝇头细”形容经文的细小,体现了佛经的精致与神圣。
  • 茶芽雀舌萌:描写了茶叶的生长状态,“茶芽”和“雀舌”都是茶中精品,这里的使用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团蒲容小住:这里的“团蒲”可能指的是蒲团,古代僧人常坐蒲团打坐诵经。“小住”表示短暂的停留或休息,反映出作者在此地的短暂停留及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平和。
  • 仿佛记前生:这句话给人以遐想,暗示着作者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前世的景象,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歌将作者的登山过程与所见所感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如“踏云”、“冒雨”、“梵字”、“茶芽”等丰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
  • 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宗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文化意义
  • 《云林寺借秋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通过对贝叶经、茶文化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
  1. 历史背景
  • 清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更加重视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钱大昕作为当时知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貌。

《云林寺借秋阁》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