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小城初筑,民淳吏得闲。
人家篁竹里,客路柳松闲。
红入秋深树,青排晓后山。
灵仙知不远,怊怅未跻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邑小城初筑,民淳吏得闲。
人家篁竹里,客路柳松闲。
红入秋深树,青排晓后山。
灵仙知不远,怊怅未跻攀。
《潜山城外》是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郊观察自然景色时的感受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及作者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邑小城初筑,民淳吏得閒。人家篁竹里,客路柳松闲。红入秋深树,青排晓后山。灵仙知不远,怊怅未跻攀。
作者介绍:《潜山城外》的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钱大昕。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他不仅是乾隆时期的进士,还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等职,并且主讲于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如《潜研堂文集》,其中《潜山城外》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中意象分析:诗中的“人家篁竹里,客路柳松闲”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而“红入秋深树,青排晓后山”则用生动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两句“灵仙知不远,怊怅未跻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渴望以及未能亲临的遗憾。
《潜山城外》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清朝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该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欣赏到钱大昕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