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醉后事纷纷,此地俄惊一见君。
万里秦吴知姓字,百年坛坫共诗文。
苦将白发辞青史,只载红妆向碧云。
昨日议修耆旧传,松风遗操访河汾。
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是明末清初的钱陆灿创作的一首诗。《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是钱陆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密切相关。钱陆灿(1612—1698),字尔韬,号湘灵、圆沙,江南常熟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曾因奏销案被黜革。晚年时期,他隐居在溪山北麓,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以教书授徒为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钱陆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诗歌艺术,形成了一个活跃的诗歌创作群体。因此,《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文人雅集活动的记录。
从诗作的内容来看,《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诗人在金天醉后,意外地遇到了这位名叫史徵君的秦淮上的知己。通过对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万里秦吴知姓名字”,“百年坛坫共诗文”,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对文学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
从艺术手法上看,《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金天醉后事纷纷”,“此地俄惊一见君”,以及“苦将白发辞青史”,“只载红妆向碧云”等诗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晤秦中王山史徵君秦淮上》不仅是钱陆灿诗歌创作的佳作,更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至清代过渡时期的文学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