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癸未至己丑)

小院声声玉漏稀,遥知清露湿柴扉。
微蒙曙色鸡声乱,人静窗纱鸟影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晓(癸未至己丑)》是一首七言古诗,由清代皇帝弘历创作。这首诗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弘历,即乾隆帝,清代皇帝,年号“乾隆”。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不仅在政治、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欣赏,其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句原文

  • 曙色依微辨网轩,
  • 碧梧朱鸟淡无痕。
  • 蛩回蕉梦风迎面,
  • 鸟重花枝露浥根。
  • 秋意顿教人洒落,
  • 旦心默验理亡存。
  • 诗吟工部消閒兴,
  • 白帝烟光近可扪。
  1. 诗作赏析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黎明时分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美丽。例如,“蛩回蕉梦风迎面”一句,通过蛩鸣和风吹动蕉叶的声音,传达了早晨宁静的氛围。
  • 哲理思考:“旦心默验理亡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
  • 文化内涵:诗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和审美观念,如使用“工部”一词,既指杜甫,又暗含对唐代文学巨匠的敬仰。整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1. 历史意义
  • 反映社会变迁:作为清代的一位皇帝,乾隆帝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清朝初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 传承文化价值:乾隆帝的诗作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秋晓》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历史文献,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