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越溪艳色

一片若耶溪水,春风洗净铅华。
苎萝西去那人家。
淡烟笼薄雾,新绿衬啼鸦。
惆怅苏台麋鹿,凄凉吴苑莺花。
浪传曾泛五湖槎。
青台明月夜,冷落旧云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孟钿创作的《临江仙 其二 越溪艳色》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和人文风情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钱孟钿,清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后世。
  • 创作风格:钱孟钿的诗词多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见长,擅长借景抒情,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
  1. 原文翻译
  • 原文:一片若耶溪水,春风洗净铅华。苧萝西去那人家。淡烟笼薄雾,新绿衬啼鸦。惆怅苏台麋鹿,凄凉吴苑莺花。浪传曾泛五湖槎。青台明月夜,冷落旧云霞。
  • 译文:清澈的若耶溪水在春风中洗涤着岸边的景物,苎萝山下的人家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淡淡的烟雾缭绕在薄雾之中,新绿的叶子衬托着乌鸦的啼鸣。曾经的苏台(现江苏苏州)有麋鹿出没,而吴苑(现江苏苏州)的莺花也显得凄凉。传说中曾有过泛舟五湖(今浙江一带)的经历,而青台(地名,可能是一处山丘或古迹)的明月之夜,却只能让旧日的云霞独自寂寞。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重视与向往。
  • 个人情感:作为清代诗人的钱孟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江南地区美景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
  1. 名家点评
  • 文学价值:学者们普遍认为这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若耶溪水”、“苏台麋鹿”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轶事典故
  • 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钱孟钿的这首诗是在他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文化内涵:诗中的“苏台”是指现在的苏州,而“吴苑”则是指今天的苏州一带,这两个地方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政治中心,因此诗中的“麋鹿”和“莺花”等意象,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钱孟钿的《临江仙 其二 越溪艳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钱孟钿精湛的艺术技巧,还能深入了解到江南地区的自然美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