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麓小咏十八首 其十八 望虞亭

一角临风对催峨,离情遥望夕阳多。
埙篪千载青山占,常棣应更采药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鸿麓小咏十八首 其十八 望虞亭》是清代诗人钱廷枚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钱廷枚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鸿麓小咏十八首·其十八·望虞亭》是钱廷枚以“望虞亭”为题所作的一首诗作。在这首诗中,钱廷枚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望虞亭周边的自然风光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诗中的“倚壁崚嶒入望中,长松引到满庭风”,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时所见的景象。长松下的清风拂面,使人感到一种宁静与放松。“纵然复有徐熙笔,难谱斜阳一片红”则展现了钱廷枚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他认为即使有徐熙这样的大师也难以描绘出夕阳下一片红艳的风景,强调了自然界景色的独特之美。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望虞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鸿麓小咏》系列作品是清朝时期文人的一种文学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诗歌创作,他们展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钱廷枚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鸿麓小咏十八首·其十八·望虞亭》不仅是钱廷枚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钱廷枚的艺术造诣,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