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舟次黄天荡

凉飙飒飒失寒星,目送征帆渡远汀。
古月平分千里白,悬崖横削半江青。
握中子孰争先下,弦外音堪隔晚听。
多少邻舟齐按拍,只愁依旧作浮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舟次黄天荡”是李时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黄天荡之战中截击金军归师的壮丽场景和深刻的历史感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李时勉: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1. 诗歌原文
    凉飙飒飒失寒星,目送征帆渡远汀。古月平分千里白,悬崖横削半江青。握中子孰争先下,弦外音堪隔晚听。多少邻舟齐按拍,只愁依旧作浮萍。

  2. 诗歌解析

  • 首联:“凉飙飒飒失寒星”描绘了夜晚微风中的凉爽和星光消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紧张的氛围。
  • 颔联:“目送征帆渡远汀”则通过目送敌人的船只渡过江岸,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深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 颈联:“古月平分千里白”与“悬崖横削半江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加深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尾联:“握中子孰争先下,弦外音堪隔晚听”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局势的无奈以及对和平时光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黄天荡之战发生于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这是一次重要的水战,发生在长江黄天荡地区。
  • 宋军在这场战斗中成功截击金军,保卫了南宋的安全,对稳定南宋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文学价值
  • 李时勉的这首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战场的宏大景象与个人的悲欢离合巧妙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1. 社会意义
  • 通过对黄天荡之战的描述,李时勉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更是通过诗歌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他的诗歌成为了研究宋代军事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对于后世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回舟次黄天荡”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战争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艺术品。它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历史瞬间,并以此激发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