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时斋弟

百孔千疮体,医来尚带瘢。
清贫林下稳,迂拙宦途难。
有泪洒荒野,无才事上官。
感君相念切,聊用报平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时斋弟》:清贫林下之思

卢道悦的《寄时斋弟》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弟弟的深情厚意与对其仕途艰难的忧虑之情。诗中描绘了弟弟的处境,既有清贫的稳定,也有仕途上的艰难,体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关怀和理解。

卢道悦,字喜臣,号梦山,清代山东德州人,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文学才华不仅仅在于诗歌创作,在公余之余还创作了多部散文作品。他的作品《公馀漫草》、《清福堂遗稿》等,都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颇具历史意义,康熙九年,卢道悦进士及第,曾初任陇西知县,后因事罢官。之后他复起为河南偃师知县,期间有善政可嘉。年六十五,卢道悦再次罢官归隐。在晚年,他创作出这首《寄时斋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百孔千疮体,医来尚带瘢”描绘了弟弟身处复杂环境中仍坚持自我、不屈服于命运的态度。尽管环境复杂且困难重重,但弟弟依旧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后两句“清贫林下稳,迂拙宦途难”,则表现了作者对弟弟生活的理解和担忧,认为虽然清贫,但他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宁静。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深厚情谊,更是展现了卢道悦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不定,以及晚年归隐的生活选择,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的丰富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