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见怀

飘零诗赋满江关,四十才名剩鬓斑。
红豆填词朱秀水,青衫对酒白香山。
天涯芳草春来去,雪夜梅花梦往还。
最忆沧浪亭畔屋,破书拥卧故萧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夜见怀》是现代诗人诸以仁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国事艰难、时局动荡的背景下,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自我宽解的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雪夜见怀》创作于近现代末当代初,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家命运多舛,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个时代,面对国家的困境和个人的挫折,心中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 个人经历:诸以仁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其个人的遭遇和情感密切相关。他可能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乱和时代的变迁,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和表达。
  • 艺术风格:诸以仁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深冬寒夜的场景,通过这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期待。
  1. 诗作内容
  • 首联:“飘零诗赋满江关”,这一句开篇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即诗人作为一个漂泊无依的诗人,其才学与名声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
  • 颔联:“四十才名剩鬓斑”,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年华老去,才华未得施展的现状,同时流露出一种岁月无情、英雄迟暮的感慨。
  • 颈联:“红豆填词朱秀水,青衫对酒白香山”,诗人以红豆和青衫为象征,分别代表了南方的抵抗者和北方的侵略者,展现了战争中南北双方的不同命运和悲壮。
  • 尾联:“天涯芳草春来去,雪夜梅花梦往还”,尾联则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梦见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仍有希望和美好的事物存在。
  1. 主题思想
  • 家国情怀: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担忧。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不幸,更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
  • 历史反思:诗中通过对战争、国家命运等历史事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担忧。
  • 个人情感:诗人在表达家国情怀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雪夜见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歌,也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望的象征。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