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山绝顶

不辞触热上嵩巅,欲遣双眸尽八埏。
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
清啸一声鸾鹤应,随风飘去落何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嵩山绝顶》

《登嵩山绝顶》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潘耒创作的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不畏炎热,登上嵩山之巅,放眼望去的壮阔景色。

诗的第一句“不辞触热上嵩巅”,便展现了诗人那种豪迈、坚韧的精神。面对酷热,他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攀登嵩山的旅途。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挑战的勇气,还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诗中的“欲遣双眸尽八埏”,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中。这里的“八埏”指的是八方,意味着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美景。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两句更是将嵩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翠绿的山岭层层叠叠,仿佛将楚塞包裹其中;黄河如一条巨龙,从秦川蜿蜒而下。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嵩山的雄伟壮观,更让人为之震撼。

诗的后半部分,“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遥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心中充满感慨。而那片被分割成细小部分的乡国,就像一匹匹细长的白练,悬挂在天地之间,令人心生敬畏。

“清啸一声鸾鹤应,随风飘去落何天?”则是整首诗的高潮与收尾。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放声高歌的场景,更寓意着他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他似乎要随风而去,飞向那遥远的天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它既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抱负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