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看梅二首 其二

石墙茅屋老梅丛,仄径危崖处处通。
半岭人烟香雪里,下方鸡犬白云中。
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
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玄墓看梅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玄墓山中梅花的美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伯毂,后移居至苏州。他的先世来自江苏省江阴,后迁至苏州。在文学造诣上,他擅长书法,并且对写景咏物和送别怀人之作有独特见解。他曾就学于文徵明,并参与了明朝国史的修撰工作。

  2. 诗歌原文:石墙茅屋老梅丛,仄径危崖处处通。半岭人烟香雪里,下方鸡犬白云中。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

  3. 诗句解析

  • “石墙茅屋老梅丛”:描述了一座古老且带有些许野趣的梅园,用“石墙”和“茅屋”来表现其简朴与古朴。
  • “仄径危崖处处通”:指出山路或小径曲折、险峻,通过描述可以感受到一种幽深莫测的氛围。
  • “半岭人烟香雪里”:描绘了山腰处飘散着炊烟,被雪覆盖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纯净的氛围。
  • “下方鸡犬白云中”:暗示在山脚之处,鸡鸣狗吠的声音在云海中回荡,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面。
  • “溪边杨柳萌新绿”:描述了溪边嫩绿的杨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谷口栅桃缀小红”:描绘了桃花初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它点缀在谷口的红艳色彩。
  • “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月光下乘舟游览的期待,同时提及了虎山桥和太湖,增添了诗意和远方的遐想。

《玄墓看梅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