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

琳宫幽邃,步步霜腴词境内。
蜕出尘寰,陡见青空覆大千。
山僧刺刺,我自天风生两耳。
也似金仙,坐阅兴亡了不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尹默是《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的作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韦深道独乐堂的深情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沈尹默(1881-1971),字皋谟,号小山,浙江镇洋人。清朝举人,历任晋江知县、成都知府等职,以宽和为治。其作品丰富,有《小山全稿》224篇诗文传世。
  • 创作背景:《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作于清乾隆初年,当时沈尹默官至成都知府。诗中“苹花桥畔”暗示了成都的风景,而“可奈垂杨鸦噪晚”则反映了成都傍晚的宁静与哀愁。
  1. 诗歌原文
  • 诗句翻译:《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原文如下:“蘋花桥畔。可奈垂杨鸦噪晚。却话巴山。听雨焚香未是闲。生花笔在。老玄声名犹可爱。长住吴城。自古词人最有情。”
  • 诗句赏析:此诗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通过描写成都的自然环境,抒发了诗人对韦深道独乐堂的思念之情。其中“却话巴山”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牵挂;“生花笔在”寓意文笔如生,情感真挚;“长住吴城”意味着虽身处异地,但对故乡的深情依旧不减。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深情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怀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故人的思念。
  • 情感表达: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故人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不仅是沈尹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