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亦庐山长

经师、人师,遽成定论;
直友、谅友,重晤何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杨亦庐山长》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杨震卿山长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诗人简介:陈镒,元代处州丽水人,字伯铢。曾任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因以午溪为集名。工诗,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与思想。
  2. 诗歌原文:《挽杨亦庐山长》,芹宫半世守儒官,冷况萧然道自尊。琴在旧堂湖月冷,剑横新冢岭云昏。吴山犹认生前面,楚水难招没后魂。雪满西桥桥畔宅,梅花心事与谁论。
  3. 诗歌赏析:陈镒的《挽杨亦庐山长》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诗中通过对杨震卿山长的描绘与哀悼,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格魅力。诗中的“经师、人师”等字眼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尊崇,也表达了对杨震卿山长作为学者和道德楷模的敬仰。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湖月冷”、“岭云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审美情趣。
  4. 文化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并行,这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挽杨亦庐山长》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一种记录与反思。这首诗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坚守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崇尚,同时也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5. 现代影响:虽然《挽杨亦庐山长》创作于元代,但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跨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元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该诗的美学特征和哲学内涵,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并被许多现代文学作品所借鉴和引用,显示了其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影响力。

《挽杨亦庐山长》不仅是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