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而壮而老,视吾兄弟谊若同怀,迩来骨肉凋零,相对增悲,方期各自护持,看儿孙早晚有成,胡独匆匆先我逝;
平生非侠非豪,薄彼利名勇于赴义,中更家园索寞,恒情难遣,犹复仍前慷慨,与亲旧解推弗懈,洎今历历系人思。
挽李青阶亲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青阶亲家》是刘长佑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挽李青阶亲家》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析:
创作背景: 刘长佑是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咸丰年间奉命募楚勇建军,转战各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镇压捻军、苗、回义军。光绪初官至云贵总督。卒谥武慎。这一系列经历塑造了刘长佑豪侠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创作对联时,刘长佑可能正处在人生中最为艰难和困苦的阶段,此时他以笔为剑,通过《挽李青阶亲家》表达了自己对于亲人的追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文学形式及艺术手法:《挽李青阶亲家》作为一副对联,其形式本身即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对偶工整,平仄和谐,体现了古典汉语的语言美和音韵美。此外,通过对联这种文学形式,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文字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对仗工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
情感表达与哲学思考:在对联中,刘长佑用“自幼而壮而老”和“胡独匆匆先我逝”等语句,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怀念。同时,“平生非侠非豪,薄彼利名勇于赴义”则反映了刘长佑本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于生死观的深刻理解和反思。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还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哲学思考。
《挽李青阶亲家》不仅是刘长佑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哲学和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与解读,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意义、社会责任乃至国家命运等方面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