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前溪渡,渔舠可径通。
几湾瓜蔓水,一剪柳丝风。
海燕翻波惯,吴儿拍棹工。
客心孤绝处,天末有归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不信前溪渡,渔舠可径通。
几湾瓜蔓水,一剪柳丝风。
海燕翻波惯,吴儿拍棹工。
客心孤绝处,天末有归鸿。
《自高淳东坝泛舟小溪趋溧阳》是清代诗人刘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自高淳东坝泛舟小溪趋溧阳》的作者是刘臻,字凝之,号筠谷,诸城人。他在乾隆年间以举人身份入仕,后来担任定海知县的职务,并且还著有诗集《筠谷诗略》、《遗泽草堂集》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刘臻的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诗词原文及翻译:诗的全文如下:“不信前溪渡,渔舠可径通。几湾瓜蔓水,一剪柳丝风。海燕翻波惯,吴儿拍棹工。” 通过这句简短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臻用词造句的功底和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
诗词赏析:《自高淳东坝泛舟小溪趋溧阳》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首诗中,刘臻用简练而又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刘臻的《自高淳东坝泛舟小溪趋溧阳》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