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

秀嶂街横树色参,钟声塔影落层岚。
只因地僻游人少,香火寥寥忍草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是清代诗人刘继增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秀嶂街横树色参,钟声塔影落层岚。
    只因地僻游人少,香火寥寥忍草庵。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惠山的自然之美和宁静氛围。“秀嶂街横树色参”,描述了山路旁树木葱郁、参天而立的景致;“钟声塔影落层岚”则描绘了钟声悠扬和塔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主题思考: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只因地僻游人少”,反映了诗人对于繁华都市生活的压力,以及寻求一片净土的渴望。“香火寥寥忍草庵”,则暗示着在这样的地方修行或隐居,可以远离世俗喧嚣,找到心灵的慰藉。
  1. 诗人介绍
  • 刘继增:字石香,号寄沤,江苏无锡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擅长诗文,尤其工于花卉绘画。除了《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刘继增还有其他多部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
  • 生平背景:刘继增师从杨芝田,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实践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意义
  • 自然美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追求。这种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尤为突出,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热爱。
  • 隐逸情怀:诗中的“香火寥寥忍草庵”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是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诗意表达。

《惠山竹枝词五首 其四》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