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山观演大炮歌

盛朝神武利火攻,将军位号何尊崇。
造化为炉阴阳炭,铸九州铁方成功。
二百年来干戈戢,土花绣蚀埋蒿蓬。
岂无锐器足武备,金枪束笋堪冲锋。
谁谓狂寇凶焰烈,敢据州城作巢穴。
自恃藩篱固金汤,弹丸如雨飞难越。
重围壁垒周回环,列队旌旗互荡突。
三军貔虎皆楚材,雄师犹待将军出。
南风鼓扇跃洪炉,祝融司火神灵趋。
六月炎威光灼石,长途千里役千夫。
高筑平台初拜将,气象尊严便自殊。
乍闻霹雳从天下,长虹一道随风驱。
一声山谷震,连轰烟雾昏。
狐兔匿窟鱼沸釜,铁子如瓜落纷纷。
君不见,天可开,地可洞,古来大材须大用。
一战功成寂若无,将军仍自养威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君山观演大炮歌》是一首描绘火炮威力与战争场景的古诗,由清代诗人刘绎创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火炮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平与军事防御的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真君山观演大炮歌》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盛世时期,即盛朝神武时期,当时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首诗通过描写火炮的使用和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强大、民族安全的自豪以及对于军事防御重要性的认识。
  2.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火炮威力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军队的信心和赞美。同时,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担忧。诗中还表达了一种英雄主义精神,鼓励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平安而英勇奋斗。
  3. 艺术特色:《真君山观演大炮歌》在艺术表现上,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造化为炉阴阳炭”、“铸九州铁方成功”等,这些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力量感和美感。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绘,也有细腻的心理刻画,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4.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的传承。它提醒人们在享受和平的同时,也要不忘国防的重要性,以及在和平建设中的艰苦努力。

《真君山观演大炮歌》不仅是一首描写火炮使用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民族情感的作品。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使其成为研究清代军事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