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十三 杂咏

江南好,楼上独徘徊。
古调瑶筝弹落雁,清商铁笛奏寒梅。
幽兴已成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琬怀《望江南 其十三 杂咏》赏析

刘琬怀的《望江南 其十三 杂咏》是一首描绘江南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词作。词中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江南好,楼上独徘徊。”开篇即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留恋。这里的“楼”不仅是建筑,也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楼上独徘徊”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沉醉的情感状态。这种徘徊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寻觅和向往。

“古调瑶筝弹落雁,清商铁笛奏寒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南的音乐文化,通过“瑶筝”和“铁笛”这两种传统乐器,传递出江南独有的音乐魅力。同时,“落雁”和“寒梅”分别暗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不同感受:秋末冬初的萧瑟与春初的生机。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深化了词作的情感层次。

“幽兴已成灰。”结尾处,作者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这里的“幽兴”指的是深沉而持久的兴趣或情感,而“成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感的逐渐消散,如同被时间消磨殆尽一样。这种表达手法既深刻又含蓄,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刘琬怀的这首《望江南 其十三 杂咏》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词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与人文情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