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山

归鸟没遥岑,幽人常独往。
路暝莫愁归,坐迟明月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待月山》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嵩山月色的奇景,以及人们在此赏月的盛况。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嵩门待月不忍归,
    古刹钟声彻夜微。
    银盘悬空照两峰,
    游人尽醉月明时。

  2. 诗歌赏析

  •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中秋时节登嵩山观月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诗中的“嵩门待月”即指在嵩山观赏月亮的场景,而“不忍归”则是形容人们在欣赏完这轮明亮的月亮后,不愿离开,流连忘返。
  • 意象:《待月山》通过“银盘”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如银盘般悬挂在山中,为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同时,“古刹钟声”则衬托出夜晚的宁静与祥和,让人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 情感表达:高启通过对嵩山月色的细腻描摹,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远离尘嚣、追求静谧之美的情感。
  1. 文化背景
  •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历史上,嵩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每年中秋节,都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赏月、游玩,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 法王寺位于嵩山南麓,背靠太室山,两侧有峻岭环绕。寺东有两座山峰相对耸峙,形似门洞,故得名“嵩门”。每逢中秋佳节,法王寺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明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待月山》作为一首描写中秋月色和嵩山美景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