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仲自鱼通回成都

芙蓉千树锦城隈,扶病人从玉垒回。
塞外烽烟犹未靖,眼中云雾已先开。
西南电掣牙旗动,东北光浮瑞气来。
遥指奏功传露布,凯歌声里醉春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仲自鱼通回成都》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和胜利的古诗。刘宪,字元度,是唐代的崇文馆学士,他的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芙蓉千树锦城隈:形容成都城的景色,如同芙蓉花簇拥着锦城,美丽而繁华。
  • 扶病人从玉垒回:描述了作者带着受伤的病人从战场归来的场景。
  • 塞外烽烟犹未靖:反映了边塞仍然烽火连天,战事未平的景象。
  • 眼中云雾已先开:表达了作者在看到战乱之外的另一番景象时的豁达心情。
  • 西南电掣牙旗动:描述了战场上电闪雷鸣,战旗迎风飘扬的紧张气氛。
  • 东北光浮瑞气来:象征着正义的力量,希望和吉祥的到来。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战争的悲悯,也有对胜利的喜悦,还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意象运用:通过使用“芙蓉”、“锦城”等意象,展现了成都的美丽与繁华,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城市的影响。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1. 诗人介绍
  • 生平经历:刘宪,唐代崇文馆学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仕途颇为坎坷,曾担任过多个职位,但最终未能实现政治理想。
  • 文学成就:除了这首著名的作品,刘宪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1. 历史背景
  • 唐朝时期:这首诗作创作于唐朝,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
  • 边疆战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边疆战火频繁,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 文学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 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被后世广为传颂。
  • 学术研究:对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秋仲自鱼通回成都》不仅是一首描绘战争的诗篇,更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体现。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