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寄杨嘉芝吏部

为报周南太史公,山川信美大江东。
穷搜燕子矶头翠,乱舞杏花村里红。
撒手悬崖何住着,当头明月自凌空。
故人误落尘樊内,今夜抽帆挂快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子矶寄杨嘉芝吏部》是清代诗人刘鸿谟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诗歌原文

    为报周南太史公,山川信美大江东。
    穷搜燕子矶头翠,乱舞杏花村里红。
    撒手悬崖何住着,当头明月自凌空。
    故人误落尘

  2. 诗歌注释

  • 为报周南太史公:此句意指诗人想要向周南太史公报告自己的所见所感。
  • 山川信美大江东: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赞美,认为山山水水都很美好,特别是长江之东边的风光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 穷搜燕子矶头翠:穷搜即仔细搜寻,燕子矶是指江边的一个地名,诗人在此处寻找美景。
  • 乱舞杏花村里红:乱舞形容景色美丽得仿佛在跳舞,杏花村里的红色可能是指春天的桃花或杏花,色彩鲜艳。
  • 撒手悬崖何住着:撒手意为放开手,悬崖表示陡峭的山崖,这句可能意味着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自由地欣赏眼前的风景。
  • 当头明月自凌空:当头的明月指的是高悬在空中的月亮,凌空则形容月亮高高挂起,非常明亮。
  • 故人误落尘:故人指老朋友,误落尘则可能是说旧友因为某种原因而陷入尘埃之中,这可能暗示了诗人的一种感慨或是对友人命运的担忧。
  1. 诗意分析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燕子矶的自然景观,从山川的壮丽到江水的浩渺,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这种情感在结尾处得到了升华,通过“故人误落尘”一句,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对友情的珍视。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绝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艺术性又充满哲理。
  1. 历史背景
  • 作者介绍:刘鸿谟(1602年—1689年),字子潜,号秋帆,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时代背景:清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时期也是清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许多文人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宝贵的作品。
  1. 文化影响
  • 文学作品的价值: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这首诗的评价普遍较高,许多学者和读者都赞赏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厚的情感。它的流传也证明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燕子矶寄杨嘉芝吏部》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慰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怀念,还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